「院景」裡的伊東豊雄

Japanese Garden 種下普立茲克之星

封面Concept

「屋外還屋內,虛實消弭是日式院景之美」


 

追尋---建築大師的創作源起

建築,承載了一時一地,還有一些時宜演進。日常在其中烙印了痕跡:生活五味走入人心,探究建築的過程裡,於是也發現了文明!

 

「伊東豊雄」的大名,在台灣而言,陌生的感受不會發生,並不是因為他榮獲普立茲克的殊榮,而是伊東豊雄的代謝風格在廿一世紀初期的台灣,獲得了空前絕後的實踐,北、中、南各有一座指標性的大型建築落款(台大社科院、臺中國家歌劇院、高雄世運主場館),書寫著與台灣互為表裡的建築策展,進一步理解「伊東豊雄」的鑄築脈絡!有助於共鳴出更深刻的迴響!

 

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其一展館便是以自宅外型建構而成,足見「Silver Hut」意義不凡

 

萌芽---「Silver Hut」  

八零年代,伊東豊雄在大姐的自居增建案-「Silver Hut」中便寄予濃濃的實驗性格。無論造型、媒材、空間處理上皆有鮮明的主張:以圓拱作為屋頂的曲形,暗喻「風」在行進的軌跡;用大量的鋼板圍塑出輕量化與未來感的空間;屋棚錯落著三角形的衝孔金屬板,在陽光行經時,寄予視覺律動的起伏,讓原先極簡配置的室內空間獲得了生動的表情。甫出道的伊東以這些建築主張搖起了前衛大旗,引起了世代的矚目,進一步拿下日本建築學會獎項的殊榮,對於日後以「代謝派建築」登上世界舞台的伊東,這無非奠定深厚的創作底氣。

 

「Silver Hut」之所以受到關注,還有一個很指標性的時空舞台作為背景,1982年,由丹下健三門徒磯崎新帶領之下,代表日本參加由艾森曼在紐約所舉辦的建築師交流大會-P3 Conference。伊東豊雄就是以「Silver Hut」創作理念向世界揭示接下來的建築胸懷。日本愛媛縣今治市大三島(Omishima)的伊東豊雄建築博物館,其中展館更以「Sliver Hut」為原型構建,由此著墨可見「Sliver Hut」在伊東豊雄建築創作之路上確實有著不凡的意義。

 

自然遊移「虛實相弭的空間性」

對於「內、外空間」的處理手法是一亮點,庭園上方是個半開放的空間,讓室內的生活與室外的自然(風、光、水、綠)產生了一種交錯的狀態。「餐敘」、「午茶」、「日常伸展」等等居家想像不再有明顯的界線,讓空間自由延展,讓生活自然而然。

 

知名建築家兼建築史學家-藤森照信,曾經評論說著:「這棟建築最大的貢獻在於達成了所謂的『內外反轉』,原本被視為建築『內部的庭』(因為有屋頂),在伊東有意識地將遮蔽物製作成半遮蔽、讓風及雨得以進到裡面之後,使這個中庭兼具了內部空間的領域感以及外部環境的特性,達成了『既內而外,既外而內』的獨創性。」

日式庭院的擺飾文化,像是石燈籠、 枯山水、tsukubai(蹲踞)、楓槭竹類等

 

直擊---「 Wabi-Sabi 」發生在日式庭院裡

傳統日式生活中,一種室內與室外沒有清晰界分的「庭院空間」深植人心。進一步甚而發展出日式庭院的擺飾文化,像是石燈籠、 枯山水、tsukubai(蹲踞)、楓槭竹類等等的元素。這樣的場域精神也提供了日式生活美學豐沃的文化底蘊。

 

【BRUTUS】專欄作家Leonard koren在其名著:「重返Wabi-Sabi」-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中,對「Wabi-Sabi」式的生活美學,寄予了這樣的定義:「人與自然是一體的,沒有主奴之分」。在日式庭院的空間中生活,Wabi-Sabi式的美感就在虛實之間「發生了」,感覺的醒悟才是美好經驗,一如茶道大師-千利休曾說:「Wabi 茶也只是一種用來聯結永恆與現在的一種工具而已」。

 

Wabi-Sabi式的美感就在虛實之間「發生了」

《海街diary》電影場景中「院景日常」是最美好的生活感

 

《海街日記》的「院」景  姐妹肯定會揪心

關於「院」景的想像,日本電影中也一再的出現。甫以《小偷家族》榮獲2018坎城影展最佳影片「金棕櫚獎」的日本名導是枝裕和 ,在另部作品《海街日記》裡,有許多走心的場景對白也都發生在這樣的空間裡。四姐妹的庭院生活有時靜默,有時喧鬧,時而席地而坐面向庭院:沉思、吹風、說話、睡去;時而走向室外,在炎炎炙夏攤曬衣物;時而回溯記憶:「想起外婆在每年的某個時節都會摘下庭院梅樹上的果實,浸泡在玻璃瓶罐中,封存了時光,待來年打開這時光所蘊釀的滋味,入口後的味覺全都變成了畫面,枝微光景也都成為家人的想念。

 

「院子」是日式生活裡的要角,它看似無奇卻不凡,不論在「Wabi-Sabi發生的過程中」或在《海街日記》的場景中,它確實在生活裡生根發芽。伊東在「Silver Hut」之中,同樣也刻劃出一個打破內外,情感交匯的空間,期許它能收納美好,讓生活蔓成回憶的詩,伊東先生的建築思考從這美好的「院」景中,獲得了一些創作端倪,根於文化的建築創作,在在充滿令人驚嘆的感染力⋯⋯


PHOTO CREDIT: 逐角創意

甲桂林廣告獨家取得授權,未經同意,勿任意使用。

您可能感興趣

CASE精選個案